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会计制度讲解当我们辞旧迎新,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刻,财政部于 2000 年 12 月 29 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 号),并于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暂在股份中范围内实施。实施该制度后,财政部 1998 年发布并实施的?股份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摆脱了原有方案经济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方向迈进,它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对标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开展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992-1993 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和?企业财务通那么?,以及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那么两制"),并于 1993 年 7 月 1 日起由所有企业实施。"两那么两制"的发布并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即由适应于高度统一的方案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股份制改造日益兴起,并在国内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同时,我国企业到香港、境外等地发行股票,接受外国政府贷款、世行贷款、亚行贷款等越来越多,相应地带来了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特别是上市公司因其投资者众多,公众关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必定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 "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于 1997 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那么--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标准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其次,又于 1998 年发布了?股份会计制度?和收入、投资等七个具体会计准那么。?股份会计制度?和八个具体会计准那么的发布并实施,对于提高股份,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值得提到的是 1998 年和1999 年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股份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财会字[1999]第 35 号文件要求所有股份均应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