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十二五计划献言献策面对未来,人的认识总是存在缺点与不足,需要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理论根据是唯物主义。消灭私有制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自我消灭,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发展变化,追求与过去的不同,自我否定,最显著的发展变化是向对立面转化,彻底否定自我,放弃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种种罪恶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不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或者需要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是以人的生理上对物质资料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发展到对更多的物质资料及相关人员主观随意地占有和支配,并加以社会制度化。极端化强烈化的私有观念导致资本主义的占有具有隐蔽性、欺骗性、掠夺性。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极少数人的意志,将不可避免的连续性经济危机以及相关的各种危机往往通过私有制的国家权力和战争向国内人民和其它国家转移,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广泛兴起,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实现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保证经济生产力高速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规律或成果,还要搞清权力的本质,彻底清除权力中的和人民群众中的私有观念,由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所需要的科学规律尚未发现,私有观念根深蒂固以及资本主义阵营的干扰,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破裂,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少数国家尽管面临严峻考验,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马克思主义至今不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表明,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经济科技相对落后、权力科学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就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只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生产资料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国家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市场经济的手段控制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的产品生产、流通、分配,提高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保证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满足了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需求,将个人、团体积极的私有观念和才智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了生产力。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的资本主义后,国家鼓励极端化私有观念的存在,实行资本主义的法律与民主,保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以及少数人对物质资料主观随意的无限占有,人为地导致了一系列潜在的危机、矛盾。资本主义的民主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民主,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民主,只让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追求物质享受,不让人们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社会发展规律、事物本质、科学本质、人的本质,压抑人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必然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加深危机、激化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总是不一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危机,最终以战争解决,进一步加深世界危机、激化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史是危机与战争的发展史。消灭私有制不是形式上的消灭,而是本质上的消灭,即消除极端化的私有观念。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由占有生产资料、使用生产资料的人的科学化程度所决定的。首先要加强权力的科学教育,搞清权力的本质,运用科学规律逐步清除私有观念。事物的基本性质是存在、发展、联系,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事物都有存在发展的趋势,是事物的必然性;总是有一个东西使其存在发展,这是事物的权力;事物的存在及整个发展过程时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东西,制约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这是事物的规律。事物的必然性、权力、规律三者本质相同,只是表述不同。权力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以维护促进事物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人的权力包括个人和群体的权力,是人及人群的根本属性,相互联系,其存在和发展始终是和谐的。如果出现不和谐,是由于个人及相关的群体没有极力崇尚科学,没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导致的。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和各级政府以及其它权力部门的设立都是为了维护和促进每个公民权力的和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