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体育——“快乐体育”摘要: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小学的体育教学应该提倡“有乐趣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的保障,为了符合这些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体育课教材教法的安排主要围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教材的实施,使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快乐,提高中小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快乐体育是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小学教育、要素1.“快乐体育”教育的实质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快乐体育中的快乐就是运动乐趣,有六个方面,满足了其中的任何一个要求,就会获得运动乐趣:1、活动的需要;2、达到运动发泄的需要;3、集体荣誉和集体努力的需要;4、取得承认的需要;5、独立完成和自我表现的需要;6、达到目的的需要。需要在形式上打破传统,不仅包括学校里指定的运动项目还包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例如:滑板、自行车、溜冰、掷沙包、跳橡皮筋、跳格子等。快乐体育关注个性,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主张启发式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实效性,努力营造宽松,欢愉和谐,有情感的课堂气氛。“快乐体育”的诞生,真正的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则有时是导演,有时是配角,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为新生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快乐体育的现状目前中小学校园的“快乐体育”的运行现状究竟如何呢?有人认为,“快乐体育”早已进入小学校园,也“实验”过了,以为这样学生就可以快乐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体育教学效果就达到了,其实这离“快乐体育”还有很远。现实中,在领导、教师尚未完全转换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束缚下,虽然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繁重的教材有所改善,但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改变目前的现状,也就是说目前的快乐体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第一,认为快乐体育只能在低年级阶段实施,高年级阶段不宜,而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快乐体育作为一种思想,不只是形式,而是要掌握住其实质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把快乐体育中的“快乐”错误理解为就是学生的个体需要。第三,快乐体育在某些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一些教师在实施快乐体育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快乐体育应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活动的实践为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身心愉悦地进行活动的过程,所以说,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我们要不段完善自我,争取避免一些快乐体育带来的误区和错误。1.2小学校园的“快乐体育”的实施措施快乐体育的实施要以追求让孩子自发、自主的学习并能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并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为基础。1.2.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相互联系的,它标志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1.2.2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快乐体育提出学习目标不仅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吻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的进度要自己决定,并给在现有的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产生学习的动机,在创新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享受运动的乐趣和能力。1.2.3注重建立与学生互教互学相互联系的教学组织形式快乐体育强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要充分体验运动中的乐趣,因此,创造大家共同享受体育的学习环境,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