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指出对方辩友今天的立论有两点偏误。其一,没有从原点原意出发。在《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前面讲的是淮南的橘到了淮北就成了枳,在它的后面讲的是夸父不自量力追逐日影的故事。三则寓言都是告诫人们不应违背自然的规律,不能莽撞瞎干。可见作者并没有称赞愚公移山之意呀!其二,对方辩友刚才说,山就是困难,代表着种种难关和挫折,如果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要请问了,在《愚公移山》的寓言中,山被搬到哪儿去了呢?搬到了朔东,搬到了雍南,这明摆着,这不是转嫁了困难吗?难道朔东、雍南的人民就不要交通方便了吗?(掌声)今天的辩题,事实上给了愚公两条路 的选 择 ,但 体 现 在更 深 层 次 的就是两种思 维 方式 的取 舍 。一条路 ,愚公率 子孙 万代挖 石 运 土 、移山填 海 ; 另 一条路 是移民新 风 举 家搬迁 ,修 建 新 家园 。究 竟 何 去何 从,我们和对方辩友是志同 而 道不合 。我们双 方都有锲 而 不舍 、迎 难而 上克 服 困难的决 心 和意志 ,但 对方辩友选 择 了“ 移山” ,而 我方则主张 “ 搬家” 。愚公面临 的困难不是山,是交通不便; 就为 了自己 的交通方便,把 两座 大山连 根 搬走 ,既 不现 实,也 不科 学 。而 “ 搬家” 是一种新 思 维 ,体 现 了中华 民族 务 实之中求 应变 ,应变 之中求 进 取 的科 学精 神 。下 面,我将 从实事求 是的务 实层 面进 一步 阐 述 我方观 点。第 一,“ 移山” 根 本 不切 合 实际 。“ 太 行 、王 屋 二山,方七 百 里 ,高 万 仞 。” 我们估 算 一下 ,它们的土 石 方量竟 达2 340 000 亿 吨 !愚公和他 的子孙 每年 只 能往 返 一趟 ,就算 每 趟 能运 5 吨 ,要将 山全 部 挖 完 ,得 干上100 亿 个 5000 年 呢!可是科 学 家早 就告诉 我们,地 球 的寿 命 总 共 在100 亿 年 左 右 ,就是说,当 人类 把 家搬到了太 空 里 去了,愚公还 在不停 地 挖 山呀! 第二,“ 搬家” 是务 实量力而 行 的选 择 。搬家当 然不是逃 避 困难,而 是向 困难挑 战 ,充 分 讲求 效 率 的做 法 。搬家之后,愚公和他 的子孙 都可以 一展 宏 图 ,开 创 新 生 活 新 家园 。一来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