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创业的认识 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创业是在 1999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加入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在校大学生创业,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于学习期间创办事业的行为。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励。然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由于他们作为学生的特殊身份,也受到了社会众多人的关注和质疑。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发展的,允许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我国加入 W TO 以后,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更加明显。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用一个大学生的话讲就是:“希望有一番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应该说这代表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与外界社会接触少,社会经验缺乏。这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创业需要的是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而不是狂热的冲动。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创业还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对自身的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消费能力、市场前景缺乏理性了解。 有人这样推算自己的项目市场前景:中国有 5 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如果每人购买一件,每件 100 元,我们就有 500 亿的销售市场。这个例子应该说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态。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社会消费与市场供需前景都在不断的变化,新一代的产品也不断推出。创业失败者的例子提醒大学生,只有先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机率。 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它的态度与大学生的创业实施状况息息相关,它 的政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1 9 9 8 年的清华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清华就专门为学生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并且还明文提出允许有能力的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而这一举措对于在校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于是清华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就相对比其它高校要强。这是政策的力量。 支持的老师主要是从大学生创业的“利”处考虑。很多老师认为现在大学生出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