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模拟题(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8×2=36分)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所指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洪秀全C、李鸿章D、左宗棠2、“去年今日割台湾”这句诗出自于A、1894年B、1895年C、1896年D、1897年3、“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重伤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它”是指:A、红军长征B、井冈山会师C、秋收起义D、挺进大别山4、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有:①《南京条约》的签订②中华民国的成立③日寇制造的最大的一次集体屠杀④《双十协定》签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A.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B.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C.明确规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6、2011年,在武汉举办“百年中华回顾与展望”文化论坛时,有人感叹:同文同宗同根,骨肉分离泪满襟;港澳回归雪国耻,两岸“三通”待复兴。港澳的回归使:①“一国两制”成功实践②国家主权得到维护③统一大业最终完成④民族精神得以振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举措有益于农民的有:①土地改革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是为了:A、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C、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D、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9、历史老师向学生提供了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资料:雾月政变、《法典》、加冕称帝、滑铁卢战役……,那么这位历史人物是A、克伦威尔B、罗伯斯比尔C、拿破仑D、华盛顿10、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领四艘军舰叩开了日本大门,日本人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这些“黑船”的驱动力应是:A、以黑人划桨为动力B、以核能为动力C、以电力电能为动力D、以蒸汽为动力11、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念到实践,再由理念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下列各项中,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念到现实”的史实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巴黎公社的成立1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全国10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占全国工人的1/3以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新政”中采取最主要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实施“工业复兴法”C、缩减农业生产D、鼓励自由贸易13、“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这段材料应该出自: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北大西洋公约》D、雅尔塔会议14、1971年尼克松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里的“挑战”是指:A、华约组织的成立B、西欧作日本的经济竞争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D、中国的发展15、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形成地球村。对这一变化起关键作用的技术是:A、原子能技术B、计算机网络技术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技术16、“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和秋天阴去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灿烂”的原因的实行了()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恐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17、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C.抗日战争的胜利D.十一届三中全会18、二战中“正义”战胜“邪恶”的决定性因素是()A、美国投放原子弹B、欧洲第二战场开辟C、苏联对日宣战D、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二、综合能力部分:(14分)19、在20世纪,世界格局不断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