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学生快速作文的基本功快速作文就是要求学生能快速根据文题要求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快速成文。而作文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提高学生作文的速度必须从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抓起。因此,要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必须从抓语文基本功开始夯实快速作文的基本功。一、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信息材料作文是作者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信息材料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一定的表达形式(文体)表达出来,使读者明白其写作意图。因而,要使学生拿到文题后快速动笔写作,学生头脑里的信息材料就必须丰富一些。积累信息材料,包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信息材料,即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语言文字材料(字词句)的积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分析,把握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和瞬间,使他们大脑中的“资料库”更充盈些。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茎一叶,社会生活中的人间百态等,只要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他们将拥有更丰富的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片断,将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印象深刻的镜头“摄”下来。一位学生观察两牛相斗时写下这样的片段:“那黄牛刚听到黑牛的一声长吼,便也伸长脖子大吼一声,然后拼命用牛角剜旁边的泥土,周围的小树也跟着遭了殃,等黑牛跑到离它不远处,它立即扭过头来,然后两牛都把头扎得很低很低,眼睛瞪得溜圆,最后都使劲朝对方碰去。斗了一会儿,黑牛抵挡不过,便抽出牛角直朝黄牛脖子顶去,谁知黄牛就势一掀,将黑牛掀倒在地……”这样日积月累,“资料库”就会不断丰富起来,学生写作文时,就不至于出现看到文题两眼瞪黑板,搜索枯肠也找不到材料的现象了,有利于提高作文速度。积累语言材料是写好作文的根本保证。学生脑中的生活材料再丰富,如果语言贫乏,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平时在语文教学中要认真抓好字、词、句、段、篇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让学生开阔眼界,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将优美的词、句、片断记录下来,以备选用。做剪贴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将平常读到的优美句段或文章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上,并在旁边加上批注或写简短的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培养学生快速审题、立意、选材能力。积累信息材料只是作文的准备阶段,要把积累的材料写成文章,还要有准确的审题、立意,精心选材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快速审题、立意、选材能力是快速作文的关键。快速审题,要求作者能抓住文题“字眼”很快明确文题的旨意。如当学生拿到文题《难忘的一件事》,就要能抓住“难忘”一词去着手选材立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从分析文题入手,帮助学生学会审题。还可以让学生从诸多文题中把握文题重点,扣准“字眼”训练审题能力。审准题意后就要迅速确定中心,选择能表达中心的典型材料,学生拿到作文题后要能根据题旨,迅速将大脑的“资料积累”进行分析筛选,确立中心,根据中心选择最典型的材料。如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学生就要抓住“难忘”这一“字眼”去确立中心,从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诸多事物中,选择最有意义的一件进行作文。作文题出示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动脑思考,选出自己的材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再引导同学们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从中抓住最典型的材料。如围绕上题,同学们交流如下材料:“妈妈那次教育我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那次我为了买东西吃,偷了家里的钱,爸爸教育了我。”“那次我将别人的家庭作业本换上自己的名字,老师批评了我。”“那次我作业马虎,老师批评了我。”“我随便跑到河里玩水差点淹死了。”……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这些材料有的是非常平凡的事。如家长教育孩子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老师批评指出学生的错误。有些确实能令人永志不忘,一生受益。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材料不能突出“难忘”这一主题,就要舍弃。而那些令人终生受益的事才是最典型的材料,写好了,使读者也能产生共鸣。经过这样反复训练,就能逐渐培养学生准确选材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选材、立意的速度一定会提高的二、培养学生快速安排材料,迅速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