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常态课到“抗疫”微课堂教学转型的策略研究——以《手绘校园招贴画》一课为例【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微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次抗击疫情期间,笔者通过美术“微课堂”思维转型,提炼课程结构;运用各种“微课堂”制作技巧,巧借资源优势,丰富课程内容;凭借多元化教学资源,形成教学互动。为培养学生审美和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添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关键字】抗疫微课思维转型制作技巧教学互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课程资源也不断丰富,它被广泛的应用与教育教学之中。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本着“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家抗击疫情的同时,各种美术“微课堂”、“直播课”、“慕课”等已经伴随在学生的身边,备受学生的青睐。在“抗疫”期间,笔者也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展开美术教学工作,发现学生能很快接受,敢于创新,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美术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美术“微课堂”谈谈几点教学心得。一、抗疫微课堂注重思维转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1,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化繁为简,开拓创新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堂”时,和传统常态课相比要更具有创新意识,如一般常态课、公开课、比赛课的录像面对真实课堂展开,前期准备时间很长,在开发的思想上是多个美术知识点展开,力求内容的丰富,注重教师的“教”,重视教学过程的呈现,时长一般在40分钟左右,视频资源容量大,不易传播,课程结构上过于固化,适合教师备课,教学观摩和教学评比,不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学生处于二次接受知识,和平时上课没有不同。而“微课堂”和美术常态课相比,在内容上更加精炼,针对美术知识点或绘画技巧开发,注重教师的“教”,还凸显学生的“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称为微课堂。通过“微课堂”可以营造学习情境,化繁为简,把理论知识和学生实践相结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著名的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设计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手绘校园招贴》“微课堂”时,这是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能徒手绘制一张招贴画。在课程开头就可以用一段视频,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巧设教学情境,上课之前可以带着同学们去逛一逛超市,找一找超市里面的招贴画(如图一)。又如其他美术“微课堂”《山外有山》,这位老师就直接放了一段黄山奇石的视频(如图二),一下子把学生拉到了黄山风景区,使学生身临其境。(二)提炼结构,整合资源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导入,知识点讲解,示范,来实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创作美术作品以反馈于美术教学。但是会受到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老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而美术网络微课堂却打破了这种常规美术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美术“微课堂”经过课程结构的提炼和内容的精简,它的教学时间往往比较短,一般在5到10分钟左右,笔者认为美术“微课堂”的核心在于一个“微”字,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它用时比较短,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和反复学习;二是它的课程结构需要提炼,课程内容要加以取舍,配合各个环节,突出重点,强化难点,使课程更直观、形象、简洁、生动,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兴趣进行调节,和美术常态课以ppt为主的教学相比,“美术微课堂”更能抓住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抗击疫情期间更适合同学们在家自主观看和学习。如在录制《手绘校园招贴》微课堂时,我在课程设计时抓住几个关键点来讲解重点对校园招贴画的定义,构成要素(如图三),形式构图以及主题字的艺术写法进行分析,舍弃了许多图片的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