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第 1 则子圉见孔、太宰抑孔这则故事通过宋太宰没有举荐孔子的事实,揭示了人性的丑恶〔这里的人性的丑恶主要指嫉贤妒能、不顾公义〕,说明确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推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第 2 则子胥脱珠、子胥骗侯、子胥出逃这则故事通过伍子胥凭借着机灵,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境况的经过,揭示了“关键时刻人往往出于生存的渴望而迸发出巨大的智慧力量,从而摆脱逆境”的道理。第 3 则庆封走越、族人远见这则故事通过庆封走越时族人的劝告,表现了庆封的族人见识高远,他们看到庆封命运的症结在于作乱的心理。转变环境不如转变自己。第 4 则醉酒亡裘、绩昧巧谏、醉酒之弊这则故事写绍绩昧借醉酒亡裘这件事,沉溺酒色的君王提出了严厉 的忠告与警示。第 5 则远水近火、犁锄譬喻这则故事 2、通过犁锄用简洁清楚的救人救火的比方,把鲁国身处列国间的当务之急,说得明白如话。“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第 6 则卫君论剑、从子被逐这则故事通过“卫君论剑”,说明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动机要从他做事是基于‘义’还是基于‘利’的前提考虑,进而作出清醒分析、精确推断。第 7 则见微知萌、见微知著、叶落知秋这则故事讲解并描述箕子因为纣王用上象牙筷子而惊恐,并由此发出了见微知著、由始知终的深刻预见,告知我们要擅长从生活的详情中,从事物微小的方面准时发觉问题,看到事物的实质和进展趋势。第 8 则鲁人徙越、发挥特长、知己知彼这则故事第 4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通过善织的鲁人想迁到越国去的举动,说明人拥有了某一特长,必需查找合适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特长。第 9 则毁易种难、惠子喻树、群众路线这则故事通过 3、惠子“关于十人树杨不胜一人拔之”的阐述,凸显了处世的困难。第 10 则杨子论美、自夸无益、虚心谨慎这则故事通过逆旅之父和杨子对美的看法,说明有才有德的人不以此自居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真正有才德而又不自以为贤的人,到哪里人们都会认为他美。第 11 则利在贲诸、见利而为……这则故事通过渔人持鱣、妇人拾蚕,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转变人的习性。第 12 则杨布打狗、换位思索这则故事借杨朱的话,告知人们要擅长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跳出来。第 13 则知足之足、凡事有度……这则故事通过一段颇有哲理性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