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孝是道德的源泉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掌'。 中华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道德之国。奇异的品德文化源远流长,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世界,点亮着心灵。 然而,"百善孝为先',孝正是道德的源泉。今夜良辰美景下,请君与我共谈孝。 从小到大,我们正如芦苇荡里的一颗芦苇种子,总是狠狠地往上钻,往上钻,总想着早点接触这令人好奇而精彩的世界,却总是遭到父母的阻拦,终是可望而不行及。我们或许会埋怨,会生气,但请别忘了父母正如那坚实的苍天大树,为我们挡下多少风雨交加、酷热难耐的夜晚啊!美妙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感珍惜。 长大了,你变得成熟强壮起来,而父母却变得步履蹒跚,虎背熊腰,黯淡无光的脸颊上只剩下一双深邃的老花镜和随风漂移的白色发丝。此时的你,不能再那般顽固懵懂了,应承担起赡养父母的重担,让他们倚靠在你温柔的肩膀上,喘一口气,他们真的累了。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事业呢?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二十四孝》中有一则便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的故事: 在周朝有个叫闵损的人,字子〔作文 https://.ZuoWEn8.Com/〕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后,冬天快到了,后娘为两个亲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温柔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里面却是不能御寒的芦花絮。一天,父亲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悄悄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子骞的孝心感动了后母,从今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所以说,孝敬父母刻不容缓,我们应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孝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跟不上历史的步伐。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脱离了主流的轨道,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或许它曾奋力地追逐上了"80 后'明媚的哀痛的脚步,却又眼睁睁地看着"90 后'们乘着"美妙摩天轮'远去。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地说,孝的回来,是历史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