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超载车辆预检系统的设计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动态超限监控技术在欧洲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拥有较多的生产制造商,可是一些产品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技术问题,迫切需要稳定性好精度高的 WIM 系统。于是欧洲高速公路系统研究实验室联盟(FEH]RI)根据欧盟运输委员(ECTD)会提供的程序架构,进行了高速公路上动态车辆载荷监控相关问题的研究,且 13C0ST323 计划,经过 30 个月的实际测试,所选入的 WIM 系统通过稳定性、相关性能等的比较,最后德国 PAT 公司的车辆动态预检系统脱颖而出。1994 年,欧盟进行 WAVE(WeighinginmotionofAxleandVeguclesforEurope)计划,其中著名的CET(ColdEnvironmentTest)测试,第一名仍然是德国 PAT 公司的产品。德国 PAT公司的产品具有较高声望,产品占领世界大部分市场,于 1999 年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学习 PAT 公司的 SAW.15CII 型便携式称重系统,通过实际标定检测,测量结果稳定且精度高,成为我国自主研发车辆动态称重预检系统的样本。1.2 国内研究现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发展,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情况也十分严重,早期我国只有少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致力于车辆动态称重预检系统的研究。我国最早自主研发的动态车辆称重预检系统等相关产品,是由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生产的,它实现了公路车辆轴载检测的全自动化,以及限重执法和交通调查等功能。相对于发达国家,虽然我国目前的研究尚不完善,但根据我国国情今后将以开发低成本、高精度、高车速的动态称重预检系统为主要研究开发方向。1.3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有关规范车辆动态称重的目的有:1)贸易结算,多是整车重量的测量,要求精度低;2)法律规定的强制测量,交通执法部门确认是否超载,主要是车重、轮荷、轴荷和轴组荷的测量,在测量不同位置时需要相应的检测仪,测量精度要求降低;3)采集相关的交通数据,对高速公路设计、建造和维护等提供相关数据等。1995 年,美国试验及材料协会(ASTM)通过了 ASTME1318.94 标准,该标准针对动态称重预检系统的称重设备的应用类型、特征以及系统准确度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动态预检系统应用场合的不同,ASTME1318.94 标准将其分成四类,如表1.1 所示。根据四种类型准确度等级及其最大允许误差,要求系统置信度为95%,如表1.2 所示。表 1.1ASTME1318.94WIM 标准系统分类分类车速范围/km・h-i应用场合车道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