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_第1页
1/24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_第2页
2/24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_第3页
3/24
第 1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校三班级?春望?语文教案 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具体的支配和设计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三班级?春望?语文教案,感谢您的观赏。 学校三班级?春望?语文教案 1 教学要点:①朗读 ②赏析 ③探究 ④拓展 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②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第 2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写作背景: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756 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支配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其次年(757 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密,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气。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加杜甫的苦痛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尝诗情) 1、同学结合解释试着理解全诗。 2、同学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同学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吵闹可以想见。第 3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处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有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 “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秀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难过离别,听到动听的鸟鸣都可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难过,为离别而感到圆满,所以看到秀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动听的鸟鸣都可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同学 2 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穿插齐读全诗; 第 4 页精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