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国际投资学课程作业 老师:洪水峰学号:712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x088091专业:统计学姓名:胡凡从巴林银行倒闭看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0- 0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胡凡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统计学 x088091 712 [摘要] 许多著名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灾难并非全因衍生性交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巴林银行破产案和即是这样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个震惊世界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从事衍生工具交易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切实保证相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被有效地执行。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 风险控制 巴林银行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和金融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率、汇率的进一步开放,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运用衍生产品交易以有效管理自身资产负债、规避风险和增加收入,并为客户提供衍生产品交易。衍生工具本身是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但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假如管理不善,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许多案例表明,因从事衍生工具而导致重大损失的企业往往并非仅仅因为衍生工具的巨大风险性,而是由于有笑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缺乏。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有气概加强内部控制,以有效地控制衍生工具的风险。巴林银行破产案事件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衍生工具内部控制而导致巨额损失的经典案例。本文将对巴林银行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巴林银行破产案英国巴林银行因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经营而于 1995 年 2 月 26 日宣布破产。从此,这个有着 233 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逝。 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到 1993 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 59 亿英镑,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亿美元。 这样一家业绩良好的银行,为何在顷刻之间遭到灭顶之灾 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拥有雇佣交易员和后台清算人员的权利。李森建立了一个秘密账户并多次用来隐藏员工的操作失误和未经授权的交易,从而使大量的交易损失未能在账户上得到反映。到了 94 年末,巴林银行未在账户中确认的累计损失超过 2 亿1- 1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英镑,为了弥补损失,里森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