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德师风建设要找准切入点 第 1 篇: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面对一篇完整的文章,应如何讲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构思教学,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有不少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简单化、模式化,根据“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整体感知,逐段分析,结构特点,主题思想,课后习题”这样一个固定公式,按部就班讲解。这就像一个屠夫,肢解了动物后,告诉大家哪个是头,哪个是尾,将一篇完美的文章弄得支离破裂,成为一堆机械的文字组合,令学生大为头疼,倍感乏味。语文课之所以上成这种样子,就在于老师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没有找准切入点。 切入点选择得准确与否,是能否上好语文课的关键。选择好了,可以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整节课显得完美而有条理,就像专题讲座一样,浑然一体而又深刻全面。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切入点呢?这就犹如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璞玉,首先要审视,即从单元训练重点和文章自身特点出发,仔细分析,构思;其次要求“新”,不要落于俗套,要根据老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突出个性化;第三,要全面,所找的切入点应该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要注意“一课一点”,一篇文章突出一个重点,不要杂糅,防止其它内容喧宾夺主,湮没重点。 依据上述四个原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选择切入点: 一、从课题切入,培育审题、拟题能力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眼睛。既要学生从这“眼睛”里洞察到文章的内容,又要使好文章有一个好题目,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从课题切入,激活学生思维,培育审题、拟题能力。 如教授《谈人物和结构》一课时,就可从课题切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题目样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就可得出: 1、本课作者从人物形象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评论《水浒》这部作品。 2、作者采纳漫谈的形式进行评论。 3、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分做两部分。 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二、找准关键词语为切入点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淡,但是用得恰当却十分传神,是文章的眼睛,这就是所谓的“文眼”,教学时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关键词,领悟词语蕴含的情感这同样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从整体内容切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