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截流工程施工技术 1、第三章第三章截流工程施工技术截流工程施工技术第一节第一节截流工程质量标准截流工程质量标准一、截流工程施工概述截流工程〔图 3-1〕是指在泄水建筑物接近完工时,即以进占方式自两岸或一岸建筑戗堤〔作为围堰的一局部〕形成龙口,并将龙口防护起来,待曳水建筑物完工以后,在有利时机,全力以最短时间将龙口堵住,截断河流。接着在围堰迎水面投抛防渗材料闭气,水即全部经泄水道下泄。与闭气同时,为使围堰能挡住当时可能消灭的洪水,必需马上加高培厚围堰,使之快速到达相应设计水位的高程以上。截流工程是整个水利枢纽施工的关键,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如失败了,就可能使进度推延一年。截流工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河道流量、泄水条件;龙口的落差、流速、地形地质条件;材料供应状况及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等因素。因此事先必需 2、经过充分的分析争辩,实行适当措施,才能保证截流施工中争取主动,顺当完成截流任务。河道截流工程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黄河防汛、海塘工程和浇灌工程上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如利用捆厢帚、柴石枕、柴土枕、杩杈、排桩填帚截流,不仅施工便利速度快,而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解放后,我国水利建立进展很快,江淮平原和黄河流域的不少截流堵口、导流堰工程多是接受这些传统方法完成的。此外,还广泛接受了高度机械化投块料截流的方法。最早争辩有关流水中石块运动的是杜布阿特〔Dubaut1786〕。1885 年艾里(Airy)证明,水流将砂粒沿河底推动的输移力量为水流流速 6 次方的函数,享利(Henry)曾进展立方体的冲动试验,证明白艾里的论断。1896 年胡克〔Hooker〕又通过球体试块证明艾里的理论。 3、自 1932 年到 1936 年伊兹巴什〔Isbach〕在这根底上进展了流水中抛石筑坝的理论,提出了水流中抛石的稳定系数;1949 年又对平堵截流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大多以平堵完成截流。投抛料由一般的块石进展到使用 20—30t 重的混凝土四周体、六面体、导形体和构架等。从 20 世纪 50 年月开场,由于水利建立逐步转到大河流,山区狭谷落差大〔4—l0cm〕、流量大,加上重型施工机械的进展,立堵截流开场有了进展;与之相应,世界上对立堵水力学的争辩也普遍开展。所以从、20 世纪二 60 年月以来,立堵截流在世界各国河道截流中已成为主要方式。截流落差大 5m 为常见,更高有达 1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