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今天我校要展示的教研课题是五年级下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引导学生应用旧知迁移构件新知,并让学生自主探究转化方法。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计算。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思维过程,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针对上述目标,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在集体备课时发现,教材上的内容以分率的形式出现,学生在提出减法问题时,会进入多几少几的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而这类问题将涉及六年级才学的分数知识,目前学生根本无法学习和理解。所以我们将教材内容改编,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即学生从学校经过夷陵长江大桥到磨基山开展环保调查活动为线索,给出数学信息。即由学校到五龙桥头有两种选择,坐车1/4小时,步行5/6小时。而从桥头到磨基山又有两条线路选择,从后山攀登1/3小时,沿江边攀登需3/4小时。这些分数只表示具体的数量,便于学生提出求和求差的问题。万寿桥小学五龙桥头磨基山山顶从后山爬(小时)坐公交车(小时)沿江边爬(小时)慢慢步行(小时)例题中出现的分数1/4,5/6,3/4,1/3……,分母为一般关系、互质数关系、倍数关系,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将要遇到这三种情况而设计的。让学生的计算形成一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围绕设计实践活动这条主线,在最后出示了磨基山管理员给出的垃圾统计图。其中给出了三个已知分数,求其它垃圾占总垃圾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针对教学设计,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是: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用旧知迁移而构建新知?围绕研究主题,我们选择了三个观测点:(1)学生旧知迁移是否顺利有效?(2)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教学重难点突破程度如何?为了让学生将旧知顺利地迁移,给出由学校到磨基山的出行方案后,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路线方案,并说出求需要多少时间的计算算式。从而,同时引出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异分母分数算式。让学生直接说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1/4+3/4的结果,然后问其它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计算?为什么?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5/6+3/4”怎样计算。让学生在小组的探讨中转化思路,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然后归纳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合作学习有效,老师深入学生,加强巡视指导,及时激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我预设85%以上的学生能较熟练的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体验用旧知迁移而构建新知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请各位老师,各位专家观摩我的课堂教学并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