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互相作用规律是深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起电、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互相作用。2、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3、懂得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4、懂得导体和绝缘体。过程与措施:1、通过试验,经历观测摩擦起电现象,体验摩擦起电感受的过程。2、通过试验,经历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的定向移动。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试验演示、分组试验五、板书设计15.1 两种电荷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3、电荷间互相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验电器:(1)作用:(2)原理: 5、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库),符号:C。 二、原子及其构造 1.原子构造: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3.中性:原子由于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不显电性。 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 明引入新课教师设问:当头发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何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 ,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教师演示:1、摩擦过得气球吸引头发;2、摩擦过得气球会使细水流弯曲。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学生试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 后 和 头 发 摩 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联络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知识建构(一)电荷1、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提问: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