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VIP免费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_第1页
1/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_第2页
2/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_第3页
3/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吴凤玲《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先秦到近代文学,包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积累的文学文化遗产。虽然在课时安排上占用时间最长,需历时四个学期的讲授。但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往往一部作品所供参考的研究资料就可以组建一个小型图书馆,比如《红楼梦》的研究等等。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传授给学生全部的知识,而以知识灌输为目的的讲授法,也难以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知识储备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识记。其次是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差,听课比较被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不高,对老师布置课外阅读及作业很难认真完成。再次,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略有不足,知识理解力稍差。传统的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本着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收获负责的态度,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特制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规划方案如下: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人才培养不同,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思考“教什么”的问题时,主要依据理论够用、强化能力,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删。对于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演变、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理论性内容,采取弱化讲解的态度。相关的文学常识如作家生平、思想等没有争议的基础知识点,由学生在课下自学完成。教学以文学作品为本。重点进行作品解读和鉴赏。补充重点作家作品研究现状、古代文学的新材料、新观点的介绍。思考文学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学原典、经典的现代性诠释。二.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针对本课程跨度大、包容面广、知识点密集以及学生主动性差,“等、要、靠”思想倾向突出的情况,主要实施互动互助式教学模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互动。主要采取“学生读、学生问、学生讲与教师质疑、点拨、归纳结合,导读、讨论与讲读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具体采用如下教学方法:第一,任务驱动法元代戏曲部分,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课前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适当提供参考资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组内研讨、查阅资料,自主准备,课上组内选取代表进行专题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学习任务分为小组合作型任务和独立型任务。尽快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第二,诵读法《中国古代文学》的讲授主要以文学作品为核心。让学生大量诵读甚至背诵作品,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可行方法。诵读一方面可以教师进行诵读示范,或者播放名家诵读音像资料,对学生进行诵读的基本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学生诵读,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个体诵读、集体诵读和分角色诵读三种形式。比如,对于短小的、相对简单的诗词可以采用集体诵读的方式,对于感情比较强烈复杂的可以采用个体诵读的方式,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而对于有一定叙事性故事的篇章,比如《西厢记·长亭送别》片段,可以找学生分饰张生和崔莺莺,进行分角色诵读。学生只有通过熟读作品,沉浸于审美的享受之中,才能陶冶性情,开拓视野,提高文章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另外,适当布置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篇目,课前及时地检查、督促,强化学生的经典阅读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鉴赏能力。第三,角色互换法角色互换法是互动式教学中典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选取一部分学生能够自主把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讲解。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选取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布置。角色互换法,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并不适用。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可以选取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学生在初高中有一定学习基础的作家、作品,交给学生进行讲解。第二步,学生准备阶段。教师提前2-3周布置讲课内容,给学生充分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