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治意识 推动依法治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 2014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部署和安排,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的全会。而作为教育部门依法治教,则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有效保障。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实施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教的关键,是依法治教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依法治校的内容只有明确了内容,依法治教的工作才有目标和方向。从广义上讲,凡属教育活动所涉及到的主体均可看作依法治校的主体,诸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等各种主体;从狭义上讲,学校内部工作所涉及的主体,简单地讲,就是学校,具体而言诸如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等均在其列。明确了主体即是明确了内容。从学校管理学角度而言,凡属学校管理的一切范畴,均属依法治校的内容,诸如学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等;从法律角度而言,凡是学校管理主体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均可看作治校的内容,如学校的权利义务、教师的权利义务、学生及家长的权利义务等,而这些在教育相关法律条文上都有明确规定。 二、依法治校的实施 (一)学校管理者应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依法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与体制,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实行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范围,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二)加强教育法制宣传。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广大师生员工知法懂法,是依法治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