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级“认数”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陈: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尽管《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作了很大的调整,但是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仍然还是小学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近年来,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关于数与计算教学领域的改革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关于数的教学是我们经常谈到的话题,今天,我们想就“在低年级认数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这个问题进行一次交流。关于数感,《课程标准》是这样说明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邓:概括地讲,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或快捷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殷:可以说,良好的数感是我们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陈:数感的建立,是从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开始的。第一学段,是学生认识各种数的开始,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小数、常见的量。那么在小学低年级的认数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呢?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些典型课例与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例《认识分数》27 分 45 秒—40 分 29 秒)邓: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不可能单纯依靠简单的逻辑演绎和叙述,要让低年级学生具体深刻地理解把握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我认为,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汇集现实生活中大量鲜活的素材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途径来感受和体验数的意义。在认数教学中,如何结合生活素材和实例,理解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刚才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老师选取了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国旗的图案、吃巧克力、黑板报的版面设计、人体中的头占身体的比例、奶粉的广告,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体会了分数的作用,建立了数感。1张老师有几点具体措施做得很到位: 首先,结合生活实例,在观察、比较中建立数感。吃巧克力是孩子们经常做也喜欢做的事情,由 8 格巧克力联想到几分之一、看到黑板报的版面设计、张老师的照片、广告中分蛋糕等画面联想到几分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