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指出了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优势和突出特点。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这些才能吸收全部营养。由此看来,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那么,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它的优势呢?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要注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自信、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交往自尊、人格自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应在注重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包括预习整理,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积累、善于表达、倾听等多种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整理习惯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变“让我学”为“我会学”。面对起始年级的学生,最初要规定预习项目,如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生字新词、文章大致内容,认识发现疑难困惑等几方面。学生在预习时都有记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记录或根据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对学生加以指导整理,做到勤检查,多展示,以便发现问题,以后可逐渐放开。 在具体预习时可采取如下步骤: 读,即读教材。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教材,重在理解与体会。 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在《蝙蝠与雷达》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根据仿生学来制造的。 议,即让学生与家庭成员或同学们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如:这篇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包含什么样的感情?在这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练,即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写一些小练笔。 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在供课上质疑。如:课文中有哪些生词句子不理解,同学们预习时让同学们记录下来,待课上师生共同探讨。 2、养成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习惯。 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读各种名著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圈点批注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3、勤于积累习惯的培养。我针对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