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应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面对痛苦的受难者,新闻媒体是否有权利让他们再去回想一遍他们所遭遇的痛苦?而这些报道公开后,又会给受难者以多大的打击?这时的新闻媒体是不是应把损害降低到最小,而不是为了新闻价值而牺牲他人的利益? 我国目前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传媒道德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冷漠。这种传媒道德意识的缺失说到底,还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水平。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应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 一、提高记者群体的人文关怀水平 新闻传播要真正体现人文关怀,传播者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的人文价值取向,传播者自身的人文修养,是确保新闻传播过程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前提。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上,需时时提醒自己,作为新闻人的同时也具备社会人的身份,要善于以社会人的角度思考和看待事物,以社会人的眼光与态度面对被采访者,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尊重人,关怀人。 二、要选取恰当的报道角度,将报道的重点放在灾难事件本身上 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应充分地起到呼唤同情、促进救灾、警示社会、推动预防的作用,应该把深情的目光投注到灾难中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上,关注灾难中生命个体的生态状态,是媒体人文关怀的又一体现。因此新闻媒体应更加重视对灾难事件本身的报道,并且在报道中充当抚慰受难者及其亲人的角色,应把公众利益、受难者的利益和社会效果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为吸引受众的眼球,对灾难中惨烈、暴力、残酷、恐怖、血腥等消极的一面极力渲染。带着感情色彩去关注灾难中的生命个体的报道,能充分体现新闻传媒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灾难性事件带给人的情感情绪反映的是悲痛、颓丧、焦虑、不安、恐慌等,但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却可以转变受众的这些消极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使悲痛得到安慰,颓丧得到振奋,焦虑得到舒缓,不安得到平静,恐慌得到理智,从而产生积极的和良性的言与行。” 三、加大对灾难中生命及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人文关怀说到底是对人及人的价值的尊重。尤其是在报道普通平民、弱势群体时,更应该尊重他们的处境、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不是借助报道之名谋“轰动”之效。我国弱势群体的数量庞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组成部分,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客观地展示其“弱”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