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中文名称:生药学实验英文名称:Pharmakognosie适用专业:药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开课时间:第5学期总学时:24总学分:1学分二、课程简介生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生药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通过实验课能使学生掌握生药常规的鉴别方法与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单味生药的感性知识,课程涵盖了生药的性状与显微特征观察、理化鉴别、质量分析等多个方面。本课共授课30学时,授课时间半学期,共6次实验。三、相关课程的衔接与相关课程的前后续关系。预修课程:药用植物学实验并修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一)教学目的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理论课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熟悉各类药材的鉴别特征,加强学生对生药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生药实验操作技能及研究思维能力,为药学专业学生准确识别与鉴定生药、制定质量标准、开发资源及新药研究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二)教学要求1.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掌握40种常用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理化特征。3.了解30种常用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4.熟悉中药品质评价的基本程序。(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实验课堂实验教学为主,综合运用探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参观实践等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等三个层次。实验课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内容。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显微测量和菌类、裸子植物类、部分双子叶植物类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4学时)1.显微制片、显微观察方法2.显微测量、药材组织简图和粉末显微图绘制3.部分药材的性状与显微鉴定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制片技术、绘图技术与显微测量技术、显微观察方法;重点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实验(二)薄层板的铺布和部分双子叶植物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4学时)1.薄层板的铺布2.含生物碱生药的理化鉴别3.防己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远志科、芸香科、鼠李科、瑞香科、桃金娘科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理化鉴别方法和操作技术、重点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实验(三)部分双子叶植物生药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4学时)1.薄层色谱鉴定方法2.五加科、伞形科、马钱子科、龙胆科、唇形科、玄参科、茄科、忍冬科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薄层鉴别方法和操作技术、重点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实验(四)部分双子叶植物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4学时)1.含黄酮类成分生药的理化鉴定2.菊科、桔梗科、葫芦科、茜草科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和操作技术、重点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实验(五)单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4学时)1.姜科、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兰科、泽泻科等单子叶植物生药的性状鉴定2.麦冬类、菖蒲类、半夏、浙贝等单子叶植物生药的显微鉴定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实验(六)动物、矿物类生药及中成药的鉴定(4学时)1.动物类生药性状鉴定2.矿物类生药的性状鉴定3.中成药粉末显微鉴定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中成药粉末显微鉴定方法和操作技术,重点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六、作业完成实验报告。七、课程考核本课程考察学生辨识生药的技能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满分100分,其中,考试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70%,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吴德康.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蔡少青.生药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九、其它大纲所列内容为生药学实验课程讲授的基本要求。任课老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部分实验可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新的技术和方法。执笔人签名:刘新桥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院长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