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尿病中药新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与思考(一)糖尿病(DM )动物模型 审评二部 黄芳华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WHO 报道2000 年全球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大约 1.5 亿,预测 2010 年达到 2.39 亿,其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要远大于其他国家。国内目前的糖尿病患者约有 5000 万,到 2010 年可能上升到 1.2 亿。由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人数在发达国家已经列第 3 位(心脑血管和癌症之后),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对该病的防治研究已经成为各国医药学界的重要课题。 糖尿病主要分为 1 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Insu lin-dependent diabetes ellitu s 即IDDM)和 2 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Non-insu 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 s 即NIDDM)。1 型糖尿病为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常是由于胰岛 β细胞破坏致胰岛素绝对不足所致,该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为主。2 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致。2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大多数,可占至90%以上,对 2 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利用药物控制血糖升高及防治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糖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用于糖尿病的中药新药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申请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新药逐渐增多,尤其是从中药中筛选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及有效成分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和开发方向。但是由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临床前药效学试验也有一定难度,导致目前糖尿病中药新药临床前评价存在较多问题。从这些年来的申报临床的糖尿病中药品种分析,试验设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模型选择缺乏针对性,因此本文综述了目前糖尿病动物模型,以利于中药糖尿病药物有效性评价时进行选择。 糖尿病模型主要分为三类:(1)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2)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3)转基因糖尿病动物模型。现对三类模型的特点进行阐述。[1、2、3、4] 1、实验性动物糖尿病模型 实验性糖尿病模型是用各种方法损伤胰或胰岛 β细胞导致胰岛素缺乏,或用各利拮抗剂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实验性糖尿病或实验性高血糖。 1、1 胰腺切除性糖尿病模型 是最早的糖尿病模型复制方法。全部或部分切除实验动物的胰可引起胰岛素缺乏性糖尿病。因全部切除胰可致酮症酸中毒和死亡,故一般切除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