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新课改及法规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3.决定本国教育目的的直接因素是( ) A.传统文化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生产力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巩固知识 C.上课 D.应用知识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A.了解学生 B.制定目标和规范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7.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 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教授,最早始于( ) A.培根 B.康德 C.赫尔巴特 D.黑格尔 9.教学过程的最根本矛盾是( )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C.学生与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 D.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10.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学记 》 11.第 一部系统完 备的教育学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 D.《爱 弥 儿 》 12.校园 文化的核 心是( ) A.学校的物 质 文化 B.学校的精 神 或 观念 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 正 规文化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新课程改革的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颁布的时间( ) A.2001 B.1999 C.2002 D.2006 16.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知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1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培养创新精神 18.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 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1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