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考模拟题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第I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05年11月21日至23日,浓雾持续“纠缠”乌鲁木齐市55个小时,持续时间之长创下了该市进30年之最。回答1-3题。1.深秋初冬季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沙颗粒2.下列天气最不利于浓雾扩散的是3.航班取消、高速公路封闭、港口停运要依据不同的大气能见度,这种差异取决于A.不同运输方式的造价B.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C.不同运输方式的运量D.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4.读地球上某地等温线图2(单位:℃),b、c两地的温差可能为①2℃②3℃③4℃④6℃⑤8℃⑥10℃A.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②③⑤图3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5~6题。图1图2图35.图3中反映黄河的是A.①B.②C.③D.④6.④河流径流量最大,最主要原因是A.流域面积大B.河流长度较长C.流经湿润区D.水土流失严重读四岛屿图(图4),回答7—8题。7.下列关于①、②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岛两侧河流更长,说明西侧降水更多B.①岛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别是流速,东侧小西侧大C.②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所以多火山地热资源D.②岛位于板块碰撞地带,所以从成因上看为火山岛8.下列关于③、④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岛位于人口稠密的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甘蔗B.③岛热量充足,地形平坦,种水稻是最好的选择C.④岛附近有著名的渔场是因为有寒暖流交汇D.④岛盛产铁矿,发展采矿业较好图42012年3月,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结合下表回答9-10题。国家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城市人口比重(%)GDP增长率2000年2011年2000年2011年2011年①8.938.6573.472.98.1②341.69377.8227.729.39.2③20.5922.6581.2385.15.4④135.37141.5235.842.211.49.对四个国家的描述与表中数据显示结果不相符的是()A.①国城市化进程减缓B.②国人口增长缓慢C.③国城市化水平最高D.④国经济发展最快10.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B.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C.巴西、印度、中国、俄罗斯D.印度、巴西、俄罗斯、中国读右图,回答11~12题。11.某日甲地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当甲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8时,则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A.15ºN,60ºEB.23º26´N,60ºEC.23º26´S,30ºED.15ºS,30ºE12.甲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第II卷:综合题13.(26分),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6分)。(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4分)。(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10分)。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突破60%。中缅油气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油气管道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