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小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生活中的情感培育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依据品德与生活学科特点,在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进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认为,全部心理事实都无一例外地被包括在这两个方面之内:一是结构的方面,即主观的方面;二是功能的方面,即认知方面。从主观角度看,全部心理事实,即最低级的以及最高级的东西都是情感;从认知角度看,全部心理事实都是智慧的,即最高级的以及最低级的心理事实都是以把握某些真理作为其内容。正如心理学家布鲁姆所指出的:在某些状况下,要讲清楚是用情感目的作为认知目的手段,还是用认知目的作为情感目的的手段,是不行能,这事实上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命题。或许,公正的说法:我们同时追求这两个目的。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制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第 2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确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化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确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学问不感兴趣,情感不剧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建立和培育良好的品德与生活情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学问,进展能力,而且还要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到达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小学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从小养成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稳定的、主动的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讨论说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三大因素之一,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理想水平低,坚持性差,心情波动大等等,必定使其学习行为消极化,乃至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强化其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行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不断地产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