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白杨礼赞读后感(6 篇)【第 1 篇】白杨礼赞读后感 800 字 5 篇 白杨礼赞读后感 1 在漫天黄沙,罕无人迹的黄土高原上,巍然毅立着一排三五棵白杨。在以前,我以为这是很平凡的一种树,读了《白杨礼赞》后,才知道它的身上有着那样伟大而又美好的精神。 白杨是那末的普通,它笔直的站在高原之上,但是它又是那末的不普通,让人在昏昏欲睡之际立即清醒。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是茅盾先生对白杨树的评价。可是在刚开始时,我并不觉得白杨有多好。从文章中我知道白杨的外表十分的好看。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它算不上漂亮。因为漂亮是用来形容女子的,白杨不是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正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在高原中唯有坚韧不拔精神才可以使生物在那里生活下来。白杨正是有了这一种精神才得以生存。假如把其他漂亮的树种在高原上,他们肯定早就死了。 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盘旋的树枝,但是它需要的不是这些。它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一种笔直的精神,有一个笔直的心。一个笔直的心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装饰,只要有一个笔直的外表就够。但是它那种笔直的精神,必定会让人发现,让人吃惊。 白杨不仅是北方农民的象征,尤其象征了今日我们民族解放斗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争中所不了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对抗日战争中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的歌颂。 我们也要向白杨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虚求漂亮的外表,坚韧不屈。 白杨礼赞读后感 2 最近重读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上一次读它,还是读书时候的事了。犹记得那时翻开书本散发的书墨清香和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而现在,点开网页已成为阅读的最简单的方式。 《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那是中国最苦难的时代,战争、纷乱、民不聊生,却又是涌现出最多能人的时代,这些不世出的伟人们的成就让后人仰望。但仔细想想,那些融入到诗画中的苦难又是芸芸众生多少的悲怆的浓缩。我们能生在一个没有战乱,安居乐业的世界里又是何等的幸运呢? 纵然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犹然在耳,人们也始终记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的悲怆。历史总是螺旋反复的行进,战争—和平—战争,古人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让后人铭记着和平安定的可贵,中国人民如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