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 3、把教师纳入”天、地、启、亲”序列的是( )。 A、孔子B、孟子 C、苟子D、老子 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编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B、现实性 C、特殊性D、可塑性 6、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 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及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D、注意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 7、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 8、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 9、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A、知 B、情 C、意 D、行 10、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 11、“明人伦''是我国( )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国民党统治时期 12、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 C、学科活动 D、上课学习 1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以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4、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高峰期内,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快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整体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直观性原则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