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能力及其重要性 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的低下与教师德育能力欠缺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发展教师德育能力,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教师德育能力及其重要性 教师德育能力,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问题进行感知、监控、处理和反思的能力。教师德育能力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主要包括感知能力、监控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教育机智等。教师德育能力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直接面对全体学生,其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格风采、德育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教师道德教育能力的反映。此外,教师德育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德育能力和水平关乎几代人的精神素养,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二 、教师缺乏对自身德育能力的重视和培养。 在德育实践中,教师德育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德育观念因循守旧,德育方法简单粗暴 由于缺乏现代德育思想的指导,某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依然沿用过去的训斥、体罚的方法教育学生,无法取得学生的认同,教育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更谈不上令学生感动。 (二)德育过程缺少情感投入,言语表达缺乏说服力 当学生犯错时,一些教师或者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对学生一味指责,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发生师生冲突;或者用空洞、浅薄的大道理说教,学生无动于衷;或者教师的谈话没有力度,被学生无礼顶撞,弄得哑口无言,失去为师的尊严。这些现象充分暴露出一些教师自身道德情感体验的贫乏、道德情感语言的干枯和道德情感材料占有的匮乏。 (三)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指导 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不能及时发现青少年学生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过多地让学生反省犯错原因,却很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一旦学生承认错误,教育过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教师留给学生的也就是“知道自已错了,下次不许再犯”之类的活语。这种教育只是为了证明教师是对的,学生是错的,因此,这种德育既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行为,也不能对学生今后的行为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三、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德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