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填空选择(一)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4、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 6、1922年通过的“壬戌”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六三三”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无阶级性 )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赞可夫提出来的。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一教育与教育学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 “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