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教版六下习作7教学设计VIP免费

苏教版六下习作7教学设计_第1页
1/6
苏教版六下习作7教学设计_第2页
2/6
苏教版六下习作7教学设计_第3页
3/6
习作7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难忘,那(苏教版六下习作7)【教学目标分析】1.读懂习作要求,熟悉书信的格式,能用书信表达真情实感。2.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呈现,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3.按照习作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4.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积极品味小学阶段学习中的温馨时刻,感受老师给予的人性的温暖,体会学习生活的幸福。【学习者分析】1.学生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具有较完整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因而,只要帮助学生找到令自己心动的那根弦,他们是能够写出较真实的习作的。2.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习惯的诱发,因而,对于本次习作,极容易走进“带病辅导”“雨中赠伞”等窠臼,本次习作存在落俗的可能。【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写出真正让自己难忘的情景,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对老师的感谢与铭记。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打动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温馨的记忆。【教学过程设计】一、品读导语,自构主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习作7,请大家看课本第130页,细细地读一读提示语,看看这篇文章的要求有哪些?学生自学提示语。2.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发现了哪些隐含的要求?学生发言,适当归纳并板书。老师难忘书信3.对照这些要求,思考一下,如果要构思这篇文章,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⑴写一封信给曾给的老师;⑵回忆一下难忘的情景;⑶对老师的教导表示感谢;⑷注意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4.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作文内容的时候,首先在脑海里浮现的是哪位老师呢?请学生说说,并说说为什么会第一个想起的是这位老师。二、设境渲染,指向主题。1.同学们,当老师看到这个内容,听到刚才大家各抒己见,我的记忆深处也浮现出一位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现在想想,有些场面还真的很难忘记。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记忆,希望大家听过我的故事之后,想想,究竟是什么恒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⑴故事一,一位老先生尽管有病痛,但坚持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写字,这个场面历历在目。⑵故事二,有一次老师借钱给我交学费。⑶故事三,一次上体育课,大家一起玩球,我因为总是抢不到球,心生退意,不想再玩了。老师说,不努力去争取,怎么有机会呢?⑷故事四,一次写生课,别的同学都在东走走,西看看。我就坐在那里,画了一副简单的窗外的景色。最后老师表扬了我,认真地把事情做完,就是成绩。2.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真实而简单的经历吗?相互分享一下你那段美好的记忆。3.同学们,可能你现在回想的老师的模样还比较清晰,但象我这样,时间长了,老师长什么样就渐渐模糊了,但几十年过去之后,有些记忆却总那样清晰,大家相互讨论一下,告诉我,是什么让我们这样记忆深刻?归结:认真的态度、无私的胸怀、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4.现在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可能就是一个难忘的背影、一次温暖的鼓励、一个期待的目光……5.同学们,文字是有温度的,我们如果把刚才说的那些经历用文字写出来,当时怎么发生的,我们就怎么写,写下来之后再读一读,你会发现,这段经历会更加温馨。你能用文字把那段记忆表现出来吗?相信你们都会很出色。三、情景再现,细化主题。1.学生写作文初稿。2.教者注意观察学生的写作状态,帮助学生梳理思维,理顺内容。3.写完后,默读两遍,在读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四、范文剖引,提炼主题。1.在查看的基础上,发现一到两名较成功的学生作文,请他们读一读,并说说写作过程中的体会。2.相互评析,这篇(两篇)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3.小结:⑴语言要有现场感,用第二人称的笔调,能拉近距离,使人有亲切感。⑵把与老师有关联的场景写细,写真,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以及自己的心理丰富细节表现。4.你要表现的主旨能很明显地在语言中流露出来。根据这些交流所得,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五、笔落文成,归结主题。1.同学们,老师给我们的教益是我们一生温暖的回忆,正是因为老师们的付出,使我们有了成长的力量。2.带着这份真挚的情感,把信寄给你的那位老师,让他们与你一起回忆起这段细细的却温馨的经历。【教学反思】1.设计这份教学有两点思考,一是作文教学的需要,二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教版六下习作7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