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2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3 相: 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4 组织: 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5 组织应力: 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γ 或 A)向马氏体(M)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 6 热应力: 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7 过热: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 8 过烧 :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 9 回火脆性: 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10 回火稳定性: 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11 马氏体: 碳在α -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12 回火马氏体: 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ε -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13 本质晶粒度 :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 14 实际晶粒度: 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15 化学热处理: 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16 表面淬火: 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17 固溶强化: 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18、加工硬化: 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19 合金强化: 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 20 热处理: 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21、金属化合物; 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 22、 铁素体; 碳在 a-Fe中的固溶体 23、球化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 Ac1以上30——50摄氏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00摄氏度后出炉空冷。 24、金属键;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 25、再结晶; 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26、枝晶偏析 :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