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仲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基本信息 【出处】《神农本草经》 【类别】树皮类。 【杜仲异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玉丝皮,扯丝片。 【来源】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的树皮。 【性味】甘微辛,温。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④辛,平,无毒,理气补血。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甘,温。归肝、肾经。” 【用法与用量】①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②6~10g。 【采集】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物种简介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 迄今己在地球上发现杜仲属植物多达14种,后来它们在大陆和欧洲相继灭绝。存在于中国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仅存的孑遗植物,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现己作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杜仲成分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究,发现杜仲中含有对人体所必须的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以及锌,铜,镁,铁,钙,磷,钾等15种微量元素。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 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显著功效。 生长习性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 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本植物的嫩叶(檰芽)亦供药用,另详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