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 县级工作技术方法 一 、主要技术要求 二、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方法 三、林地落界具体步骤及要求 四、林地图斑属性数据表填写要求 2 一 、主要技术要求 1 术语和定义 1.1 林地图斑 Forestland Polygons 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在地形图或遥感图像上划分的林地单元(或地块)。 1.2 林地落界 Definition of Forestland Border 依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等成果,以DOM为基础,通过遥感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的现地调查,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和精度要求,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的边界和图斑。 2 目的与任务 2.1 目的 将林地及其利用状况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为各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2 任务 以县域单位为总体,完成林地落界工作。 2.3 落界范围 县域内的所有林地,包括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 2.4 落界工作内容 1)核对县域内的乡(镇)、村、林班界线; 2)林地图斑划分; 3)林地图斑属性因子调查。 3 技术标准与要求 3.1 林地分类系统 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地类,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林地相关概念及划分标准按照《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执行。 3 一级 二级 三级 代码 林地 有林地 乔木林 111 红树林 112 竹 林 113 疏林地 120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131 其他灌木林地 132 未成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141 未成林封育地 142 苗圃地 150 无立木林地 采伐迹地 161 火烧迹地 162 其他无立木林地 163 宜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171 宜林沙荒地 172 其他宜林地 173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180 非林地 耕地 210 牧草地 220 水域 230 未利用地 240 建设用地 250 3.2 数学基础 3.2.1 平面坐标系统 宜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3.2.2 投影方式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10 000比例尺按3º分带。 3.2.3 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3 最小上图面积 根据落界采用的遥感底图比例尺,以及相应比例尺的图上最小面积,确定最小上图现地面积。最小上图面积确定方法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技术》执行。 3.4 精度要求 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明显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