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800 字 5 篇 一部老片子,没有因时代久远带有局促感。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作品,好的片子影响一直都是久远的,或许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值得一看的关键所在。那么你知道《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800 字,希望你喜爱。 #573643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800 字 1 一年前的这天刚成人的我在日志里把安迪冲出下水道站在河沟里享受雨水带来的自由的海报作为结尾,以此来象征新的开始。一年之后再看这张海报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体会,这部电影不明白看了多少遍,不变的是对经典的敬佩。假如说有部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的话,《肖申克的救赎》就是永恒的经典。它教会人要有期望地活着。 从 1947 年到 1966 年,安迪在肖申克监狱待了 19 年。这 19 年里,安迪从恐惧,到适应,甚至天真的对那里产生了幻想,直到汤姆被杀,安迪清醒过来。但自始至终,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从未改变,一向支撑下去的便是内心的期望。安迪刚进监狱就像一个不可理喻另类,他去做很多人不敢想的事:跟看守长哈德利要啤酒、向参议员申请资金图书扩建图书馆、不惜以禁闭一周的代价放《费加罗的婚礼》,当然还有越狱般的救赎。其实安迪一向在传达一种信号,我们跟外界的人一样,我们也有权利,我们应当享受这些。而这些想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法,是每一个被“体制化”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安迪此时犹如上帝,救赎了这些人的灵魂,就像广场上响起的莫扎特,“我想那是如此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的让你心痛……那声音飞行,比在这个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梦想都要高远……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结合安迪瑞德他们修完屋顶在上面喝啤酒的场景,没人会认为这是监狱,“感觉就像修自己家屋顶,自己就是造物主”,这是安迪第一次让他们感受自由。因此刚才说安迪犹如上帝,倒不如说安迪带给他们自由的期望。这世界根本没有上帝,自由才是每个人应有的信仰,别无此他。 刚进监狱之时典狱长诺顿要每个人“把精神交给上帝”,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精神交出去的时候,那便失去了灵魂,禁锢的不再是身体,而是心,“体制化”的布鲁斯便是这样。就像瑞德说的,肖申克监狱是布鲁斯唯一认识的地方,在这儿他是个重要的人,是个有教养的人;在外面布鲁斯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假释出来的囚犯,每个人都能够教训他。布鲁斯只是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