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植物保护的概念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二、植物保护的对象 植物保护的对象就是人类的目标植物。早期狭义的植物保护主要是保护栽培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特种经济作物和储藏期的农产品。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加强,逐步形成了广义的植物保护概念,即保护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包括栽培植物和特定的植被。 三、植物保护的目的 植物保护的目的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植物的生物灾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 有害生物(pests)是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植物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包括危害植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以及其他鸟、兽等。有些生物虽然危害植物,但并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植物保护学上称其为次要有害生物或潜在的有害生物。农业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通常会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将同一地区仅偶尔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偶发性有害生物;将经常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常发性有害生物;而将那些虽然是偶发性的,但一旦发生,就造成严重灾害的,称为爆发性有害生物。 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爆发危害,给人类造成的灾害。 五、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植物保护学主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防治措施和策略。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是植物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生长发育受到干扰或破坏而表现的异常状态。植物病害的发生取决于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植物保护学上,将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互作关系成为“病害三角”关系。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植物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成为症状(sy mptom)。其中植物内部显示的异常状态成为内部症状,植物外表显示的异常状态成为外部症状。植物病害的外部症状又可细分为病状和病征。病状是指植物自身表现出来的外部异常状态,常见的病状类型有:变色(discolor)、坏死(necrosis)、腐烂(rot)、萎蔫(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