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二十之机载雷达航电武器 歼二十本身作为一型集隐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的新一代先进作战平台,只有在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和新一代机载武器助力下才能形成完整的作战能力。由于航空电子系统和机载武器系统很难通过飞机的外观进行直接的分析,笔者采用通过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来间接推测歼二十机载雷达、航空电子系统和机载武器性能水平。 从仰视到平视:歼二十机载雷达分析 网络图片中的歼二十机头部分采用了统一的墨绿色整体涂装,为分析歼二十机载雷达安装位置和大概面积造成了麻烦。但是看过歼二十照片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会发现歼二十座舱与机头的距离相对较近,歼二十座舱前缘已经延伸到了机头的收缩段。这说明歼二十机载雷达的体积比较小。再细心观察围绕歼二十机头布置的各类气动传感器布置,隐隐地已经可以发现这些机载设备已经为雷达天线让出一个略有些下倾的安装平面。综合判断,歼二十应该是采用了第四代战斗机标志性的传感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根据雷达所占用的体积来看,歼二十机载雷达本身很可能只剩下完成射频发射/接收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而雷达的信号和数据处理交给了飞机的通用综合处理器,这也是新一代战斗机通常采用的传感器网络架构。 人类航空史舞台上出现过四代战斗机,也流传着四代机载雷达的传奇。第一代雷达主要功能是测距,也被称为测距器;第二代机载雷达采用了微波功率管,具备了目标距离和角度参数的测量能力;第三代机载雷达采用了脉冲多普勒技术,实现了机载雷达的下视能力;而第四代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其采用控制接在每个天线单元下的电控移相器的相位,实现天线波束扫描。歼二十采用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可以赋予飞机更加优秀的传感器性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波束灵活,多用途能力好,探测距离远并且可靠性高,是新一代隐身飞机的首选传感器。隐身机机头看似是经过外形隐身处理的表面结构,为了能够可以透过自己机载雷达的雷达波也会造成敌方雷达波入射,从而造成雷达舱内的复杂反射和谐振,对于隐身机性能影响很大,雷达舱也和座舱和进气道一起被称为飞机“三大谐振区”。而相控阵雷达采用固定天线,并且可以倾斜放置,这就可以把雷达舱内入射的雷达波反射到无关方向。而且相控阵雷达天线上存在上千个阵元,这些阵元组成的“粗糙”表面更加剧了入射雷达波的漫反射,因而采用相控阵雷达也是隐身飞机隐身性能的需要。 战斗机雷达反射特征图,可以看到一架战斗机各个部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