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重点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民俗:是广大民众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生活文化。 2、物质民俗:是各民族在物质生产、交换和消费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是民俗的多层次结构中的基础层面。包括行业民俗和消费民俗。 3、社会民俗:指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通过生产、生活的结合和交往形成的民俗。包括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和游艺民俗。 4、意识民俗:是一种深层次的民俗事象的总和,体现的是人们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包括原始信仰民俗、民间宗教信仰民俗和禁忌民俗。 5、民俗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和消费对象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 6、旅游资源:是对已经或可供开发利用的,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学价值的、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能吸引游人。并给人们物质上精神上享受的,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切物质和劳务体系的统称。 7、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较强的吸引力,能为旅游企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它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 简答题: 1、民俗的特征:1 群体性 2 地域性 3 民族性 4 传承性 5 变异性 6 模式性 2、民俗的功能:1 教化功能 2 规范功能 3 维系功能 4 调节功能 5 审美功能 3、民俗旅游的特征:1 以民俗为核心 2 文化性 3 经济性 4 参与性 4、民俗旅游的价值:1 经济产业价值 2 社会文化价值 3 审美娱乐价值 4 文化传承价值 5、民俗旅游资源的作用:1 民俗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2 民俗旅游资源充实和丰富了旅游资源 3 民俗旅游资源可以提高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饮食民俗: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俗尚,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民俗事象之一。 2、饮食结构:指日常生活中餐食的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一般由主食、菜肴、饮料组成。 3、日常食俗:是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而形成的习惯,主要包括餐数、时间和配餐方式。 4、节日食俗:指广大民众在节日即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饮食习俗。 5、特殊食俗:指各民族间因存在着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形成的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 6、四大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密不可分,同时又受地理自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