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如何发挥精准扶贫优势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X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要求。那么,人大怎么办,以笔者之见,还是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一展身手。一、将扶贫立法纳入“短评快”立法项目,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法治支撑自治区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切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定信心、顽强奋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扎扎实实地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提出“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的要求,但至今国家扶贫法立法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大以来,有些省级人大常委会已陆续将扶贫立法纳入本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并且有的已开始施行。我们自治区扶贫立法作为“短评快”立法项目,已提到自治区地方立法议事日程,七月下旬有望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任务不仅复杂繁重,扶贫工作还迫切地需要规范,将扶贫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确保扶贫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有序、持续进行。在扶第1页共6页贫立法方面,虽然扶贫法律没有出台,但根据立法法的授权,扶贫立法属于自治区地方立法自主性权力,应当依法尽快出台。通过地方立法,一是集中力量攻克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攻坚中之重中之重,明确自治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五级政府一起抓、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亲自抓,明确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类机构等扶贫主体的地位、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扶贫工作清单制,齐抓共管,层层压实责任,抓细抓实脱贫攻坚。二是重视规划编制,明确扶贫开发规划、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扶贫成效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尤其需要明确财政用于扶贫资金的支出责任和比例,保证财政扶贫支出于法有据、使用主体合法合规。三是做到进退有序,明确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的标准、原则、程序、调整时限;建立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制度,建立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应扶则扶、动态管理;进一步强化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四是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进帮扶方式,强化贫困人员生产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员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教育引导贫困人员切实转变传统落后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信心,增添脱贫动力。五是应当明确发改、教育、卫生、科技、水利、农业、林业、旅游、民政、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城乡住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促使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依法得到落实。六是强化力量统筹,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等多方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凝聚起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还可以根据需要,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起到倡导、推进、宣传、引领或者告诫、警示、提醒的作用。自治区有地方立法权的人大常委会,也应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