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蒙古族 2、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确立、巩固阶段是( ) A、秦朝 B、隋唐时期 C、元、明、清时期 3.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是( ) A、阶级消亡——国家消亡——民族消亡 B、国家消亡——民族消亡——阶级消亡 C、民族消亡——阶级消亡——国家消亡 4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基石是( ) A、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B、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C、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5.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 A、政策 B、资金 C、教育 6、在蒙古族中传播较广的宗教是( ) A、藏传佛教 B、小乘佛教 C、伊斯兰教 7.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效力和地位( ) A、等同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高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低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8.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 )顺序组成 A、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B、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 C、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9.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是 ( ) A、民族自治地方的党委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10.违反《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违法行为的主要责任是(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分) 1.中华民族的含义是( ) A、主要指汉族 B、泛指中原地区各民族 C、是我国 56个民族的总称 D、只包括当代中国各民族,不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已消失的民族 E、既包括当代中国各民族,也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已消失的民族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三者的关系是( ) A、三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B、三者互相联系,辩证统一 C、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D、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E、民族互助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3.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 ) A、民族之间的差异 B、政党之间的差异 C、国家之间的差异 D、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 E、国际社会中的力量对比和政治斗争 4.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它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基础和根本 B、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C、它是实现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它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国防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