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风 第1 页,共6 页 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1. 我国少数民族数量:55。 2. 少数民族人口及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共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3. 我国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壮族(16178811人),珞巴族(2965人)。 4.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级别: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5. 民族自治地方及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数量: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民族乡1173个。 6. 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64%左右。 7. 我国建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建立); 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地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60400平方公里); 四川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 8.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观: ①在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对不同人们共同体的“族类”花粉就已存在,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族类”划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观,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所谓的“夷夏观”或“华夷观”。 ②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现,诸侯国之间、民族之间攻伐不止,夷夏关系变得紧张,从而催发了春秋战国夏族的民族观,即先秦夷夏观。 ③在我国封建时代也有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出于有利于国家统一的考虑,提出过比较开明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也提出过偏见较少的主张,如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又如唐代皇帝李世民提出了“四夷一家、胡越一家”的主张。 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领导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根据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若干原则,提出了他们的民族观及其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 9. 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10. 新中国成立前,保持完整的奴隶制的民族是凉山彝族,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地区是西藏。 11. “四月八”“火把节”“端节”“西迁节”“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布依族; 彝族; 水族; 锡伯族; 傣族。 12. 大歌、飞歌、十二木卡姆、呼麦、孔雀舞、锅庄舞、摆手舞是哪个民族的文化艺术: 侗族; 苗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傣族; 藏族; 土家族。 铜鼓舞(壮族) 13. 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14. 邓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