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第一 绪论 一、定义 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英】威廉.汤姆斯语) 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 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 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 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 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 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朴素。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一)内容 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1)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 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 (5) 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 1. 口头性 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所以民间文学又可以称为"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文学"等等。(20 世纪 80 年代有过些争论,即民间文学本质特征是口头性还是集体性问题)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主要表现为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同时又是口头流传。 社会主义新时期民间文学口头性 民间文学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