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及应用介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及应用介绍_第1页
1/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及应用介绍_第2页
2/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及应用介绍_第3页
3/8
WORD 完美格式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英语: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GC-MS 的使用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GC-MS 也用于为保障机场安全测定行李和人体中的物质。另外,GC-MS还可以用于识别物质中以前认为在未被识别前就已经蜕变了的痕量元素。 GC-MS 已经被广泛地誉为司法学物质鉴定的金标方法,因为它被用于进行“专一性测试”。所谓“专一性测试”就是能十分肯定地在一个给定的试样中识别出某个物质的实际存在。而非专一性测试则只能指出试样中有哪类物质存在。尽管非专一性测试能够用统计的方法提示该物质具体是那种物质,但存在识别上的正偏差。 目录 1 历史 2 仪器设备 2.1 GC-MS 吹扫和捕集 2.2 质谱检测器的类型 3 分析 3.1 MS 全程扫描 3.2 选择的离子检测 3.3 离子化类型 3.3.1 电子离子化 3.3.2 化学离子化 3.4 GC-串联MS 4 应用 4.1 环境检测和清洁 4.2 刑事鉴识 4.3 执法方面的应用 WORD 完美格式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4.4 运动反兴奋剂分析 4.5 社会安全 4.6 食品、饮料和香水分析 4.7 天体化学 4.8 医药 5 参考文献 6 参考书目 7 外部链接 历史用质谱仪作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是上个世纪 50 年代期间由 Roland Gohlke 和 Fred McLafferty 首先开发的。当时所使用的敏感的质谱仪体积庞大、容易损坏只能作为固定的实验室装置使用。 价格适中且小型化的电脑的开发为这一仪器使用的简单化提供了帮助,并且,大大地改善了分析样品所花的时间。1964 年,美国电子联合公司(Electronic Associates, Inc. 简称 EAI)-美国模拟计算机供应商的先驱在开始开发电脑控制的四极杆质谱仪 Robert E. Finnigan 的指导下[3]开始开发电脑控制的四极杆质谱仪。到了 1966 年,Finnigan 和 Mike Uthe 的 EAI 分部合作售出 500 多台四极杆残留气体分析仪。1967 年,Finnigan 仪器公司 the (Finnigan Instru ment Corporation,简称 FIC)组建就绪,1968 年初就给斯坦福大学和普渡大学发送了第一台 GC/MS 的最早雏型。FIC 最后重新命名为菲尼根公司(Finnigan Corporation)并且继续持世界 GC/MS 系统研发、生产之牛耳。 19...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及应用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