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管 导 管 拔 管 的 专 家 共 识 (2014)气 管 导 管 的 拔 管 是麻醉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 阶段,尽管 拔 管 相关并发症大多较轻微,但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致死,麻醉医生需要面临巨大的 挑战。过去 20余年,由于各国困难气 道管 理指南的 发布和普及以及多种气 道管 理工具的 不断出现与更新,气 管 插管 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得到明显降低。然而,同时期气 管 拔 管 相关严重并发症的 发生率并无明显改变。 由于询证依据的 缺乏,气 管 拔管 指南的 制定和普及相对滞后。与困难气 管 插管 的 识 别和处理相比,麻醉医生对气 管 拔 管 重要性的 认识 常常不足。缺乏有效的 气 管 拔 管 策略、对气 管 拔 管 的 困难程度和风险评估不足以及气 管拔 管 方案的 失败是造成气 管 拔 管 相关并发症的 常见原因。因此,必须规范气 管 拔管 的 策略和方法以降低气 管 拔 管 并发症,提高的 安全性。一、 初步计划气 管 拔 管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①初步计划;②拔 管 准备;③实施拔 管 ;④拔 管 后处理(图1)。初步拔 管 计划应该在麻醉诱导 前制定,并于拔 管 前时刻保持关注。该计划包括对气 道和危险因素的 评估。大体上气 管 拔 管 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大类。1.气 道拔 管 危险因素的 评估(1) 气 道危险因素A.困难气 道病人:诱导 期间已预料的 和未预料的 ,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加剧的 困难气 道。包括病态肥胖、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以及饱胃的 病人等。B.围术期气 道恶化:插管 时气 道正常,但在围手术期发生变化。例如,解剖结构的 改变、出血、血肿、手术或创伤导 致的 水肿以及其他非手术因素。甲状腺手术、颈动脉剥离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颈深部感染、颈椎手术、血管 性水肿、后颅窝手术、气 管 切除术以及长期气 管 插管 的 病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拔 管 后再次气 管 插管 往往比第一次插管 更加困难,且常常合并面罩通气 困难。C.气 道操作受限制:插管 时气 道在可操作范围内,术后因为各种固定装置导 致气 道操作困难或无法进行,如与外科共 用气 道、头部或颈部活动受限(下颌骨金属丝固定、植入物固定和颈椎固定等)。(2)一般危险因素:病人的整体情况也需要引起关注,它们可能使拔管过程变得复杂,甚至延迟拔管。包括呼吸功能受损、循环系统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