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 编辑氧化-还原反应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也作redox reaction)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类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基本反应之一(另外两个为(路易斯)酸碱反应与自由基反应)[2]。自然界中的燃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电池,金属冶炼,火箭发射等等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息息相关。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录 1理论发展 2反应历程 3氧化-还原平衡 4判别 5类型 分子间 分子内 6规律 7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 单线桥法 氧化-还原半反应式 8举例 燃烧 酒精测试 工业炼铁 复分解反应 9配平方法 得失电子守恒法 氧化数升降法 离子/电子法 待定系数法 10应用与意义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 现实意义 11与电化学的关系 1理论发展 18世纪末,化学家在总结许多物质与氧的反应后,发现这类反应具有一些相似特征,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氧化合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随着化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许多反应与经典定义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类似特征, 19世纪发展化合价的概念后,化合价升高的一类反应并入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一类反应并入还原反应。20世纪初,成键的电子理论被建立,于是又将失电子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2] 1948年,在价键理论和电负性的基础上,氧化数的概念被提出,1970年 IUPAC对氧化数作出严格定义[1],氧化还原反应也得到了正式的定义: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类反应称作氧化还原反应。 注: 氧化数又可以叫做氧化态,本词条使用前者。 氧化数即高中所说的化合价,这两者仅是叫法不同,部分表示方法有差别,其他并无区别,本词条中视为可以混用。 2反应历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钠与氯气的反应[3]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但弱于氧化剂;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但弱于还原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