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氨和铵盐 知识梳理 ●网络构建 ●自学感悟 1.氨气 ( 1)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氨水,氨水中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H2、3NH 、OHNH23 、-OH 、4NH、H。 氨 水 与 氯 化 铝 溶 液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43233NH3Al(OH)OHNH3Al;将过量氨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实验室保存氨水的方法是密闭,放在阴冷处。 (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常用装置与制2O 装置相同,氨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检验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观察试纸是否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观察是否有白烟产生。常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2.铵盐 ( 1)填写下表 比 较 NH3 NH 4 电子式 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 存在 单独存在 只存在氨水或铵盐中 电性 呈电中性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相互转化 NH3 NH 4 ( 2) 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离子晶体(填晶体类型), 受热易分解。除去氯化铵中氯化钠杂质的方法是加热将产生的混合气导出、冷却;除去氯化钠中氯化铵杂质的方法是直接加热、排去气体、冷却;检验溶液中有无NH 4 的方法是加碱,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检验放出的气体,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思考讨论 1.比较液氨和氨水有什么不同? 提示: 液 氨 氨 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NH3· H2O 为弱电解质) 粒子种类 NH3分子 NH3、 NH3· H2O、 H2O、 NH 4 、 OH- 、 H+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2.碘和氯化铵在加热时,均可变为气体,冷却后,又都恢复到原来的固体状态,原理是否相同? 提示:碘受热易升华是物理变化,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HCl 和 NH3,冷却时二者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是化学变化。 疑难突破 1.由氨的分子结构分析理解氨的性质 NH3分子为三角锥型,N— H 键具有极性,决定了NH3为极性分子,因而氨易液化(易液化的还有SO2、 Cl2等) ;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密度小于1; NH3分子也极易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分子中氮元素呈-3 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能在一定条件下与O2、Cl2、 CuO 等反应,被它们氧化: 4 NH3+ 5O2催化剂 4 NO+ 6H2O 2NH3+ 3Cl2====N2+ 6HCl 2NH3+ 3CuO 3Cu+ N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