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河床稳定计算及河相分析 1 .1 . 河床稳定计算 河床稳定指标可采用横向稳定指标、纵向稳定指标及综合稳定指标3 种形式分析,以确定河道特性。 1 .1 .1 . 河道横向稳定分析 河道横向稳定系数按下式计算: ∅ᵄ= Q0.5J0.2B 式中: ∅ᵄ横向稳定系数; Q 造床流量,m3/s; J 河床比降; B 相当于造床流量的平摊河宽,m。 1 .1 .2 . 河道纵向稳定分析 水流对河床泥沙的拖曳力与床面泥沙抵抗运动的摩阻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河床的纵向稳定性。根据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治河及泥沙工程》中河道纵向稳定系数采用爱因斯坦水流强度函数按下式计算: ∅ℎ = ᵅℎᵃ 式中: ∅ℎ纵向稳定系数; D 床沙平均粒径,mm; J 河床纵比降; H 河流平摊水深,m。 1 .1 .3 . 综合稳定指标 综合稳定指标是综合考虑河床的纵、横向稳定性。建议采用的公式为 h2b*)( 1.2. 河床演变分析与河相关系 调查工程区河道历史主流及河道变迁,分析工程区河道形态。共分为蜿蜒型河道、游荡型河道两种形式。 蜿蜒型河段一般凹岸崩退,凸岸淤长,凹岸深槽和过渡段浅滩在年内发生互相交替的冲淤变化。 游荡型河道的河岸及河床抗冲性较差,从长距离来看河道往往呈藕节状,其中窄段水流归顺,有控制河势的作用,宽段则河床宽浅,洲滩密布,汊道交织,水流散乱,主流迁徙不定。河道的平面状态可用“宽、浅、散、乱”四个字概括。 在水流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河床,其形态有一定的规律,大量资料表明,表征河床形态的水深、河宽、比降等,与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之间,有一定函数关系,这种关系便称为河相关系。 根据俄罗斯国立水文所提出公式,河道横断面河相关系公式为: HB 式中: ξ 河相相关系数; B 造床流量下的水面宽(m); H 造床流量下的平均水深(m); (蜿蜒型河道ζ 约为2~4,较为顺直的过渡性河段约为8~12,游荡型河道ζ 约为20~30) 2 . 护岸结构设计 2.1. 护岸顶高程确定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以下简称《堤防规范》)要求,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超高值确定。堤顶超高按下式计算: ᵄ = ᵄ + ᵅ + ᵃ 式中: Y 堤顶超高(m); R 设计波浪爬高(m); e 设计风壅水面高度(m); A 安全加高(m)。 a)当斜坡坡率1.5~5.0/0.025mH L、≥时,设计波浪爬高R 可按下式计算: 2=1VPPK K KRH Lm ᵅ = cotᵯ 式中: Rp——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