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祖先甲骨文 汉字经过了 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 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在文字出现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错。可是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有些语言不能用形象表达了。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开始创造一些仅代表发音的符号来记录这些语言。中国人却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会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 表音字,如“阿”,没有任何意义,只表示一个音节; 通假字,如“说-悦”;开始出现于汉字中。 提及汉语,免不了令人联想到同样占文化课很大分量的英语。同时,我们也想了很多。学习一种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这种语言思考,就想用母语思考一样。但是,最能发挥个人思想创造性的还是母语,更何况要学好“外语”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古罗马人并不因为羡慕希腊文明,而改用希腊语——尽管两种语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样要把拉丁文、希腊文翻译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同样,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更进一步地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并加以普及。 甲骨文字的来源及其形成路线探索 朱 彦 民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殷墟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在它之前,文字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郑州发现的商代早期甲骨契刻文字,就是殷墟甲骨文字的前身。根据文献记载,商族可能最早创造并使用了契刻文字。从山东地区发现的与早期文字有关的大量资料来看,商族人很可能是受了东夷人文字符号的影响,结合占卜文化而创造了甲骨文字系统。 关 键 词:甲骨文字 来源 形成 一、甲骨文字的成熟性及其发展线索 甲骨文字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甲骨文字是目前我们所有见到的最早的系统汉字。甲骨文目前已经发现有单字 4672个,其中已经考释确认的 1723个,未释的 2949个[1]。甲骨文字不仅联字成句,而且联句成文,联文成篇,是一种较为成熟、能自由运用的系统文字。其二,从构字特点来说,甲骨文字已经具备了“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