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文字在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曾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里,谈到过汉字的起源: “古 者 庖 牺 氏 之 王 天 下 也 , 仰 则 观 象 于 天 , 俯 则 观 法 于 地 , 视 鸟 兽 之 文 与 地 之 宜 ( 仪 ) ,近 取 诸 身 , 远 取 诸 物 , 于 是 始 作 易 八 卦 , 以 垂 宪 象 。 及 神 农 氏 , 结 绳 为 治 而 统 其 事 , 庶业 其 繁 , 饰 伪 萌 生 。 黄 帝 之 史 仓 颉 , 见 鸟 兽 蹄 迒 之 迹 , 知 分 理 之 可 相 别 异 也 , 初 造 书 契 ,百 工 以 义 , 万 品 以 察 , 盖 取 诸 ‘ 夬 ’ 。 ” 许慎认为,汉字产生之前,曾有过一些过渡阶段。起初是庖牺(伏羲)氏创作八卦符号用来表示世界万象;其后有神农氏结绳记事,但却难以适应日益繁多的事物;直至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督查。 1. 结绳记事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记事的方法可能有多种,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所谓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原始时期,人们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这样的方式似乎只能帮助记忆,本身还不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所以几乎不可能形成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 除了结绳记录之外,还有通过在树皮上、木头上做记号以及契刻等方法来记事的。 契刻也往往与数字有关。人们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木契上的简单刻划,也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不能算是文字。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却很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划在陶器或竹木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息,就有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文字或竹简木牍这类文书,继而慢慢形成了文字和文献。 3 . 仓颉造字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汉字是由华夏民族始祖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战国两汉时...